历史记忆重构视域下《赳赳大秦》的符号叙事与跨文化传播策略

作者

  • 焦晨 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
  • 李莹 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
  • 张奕雯 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
  • 陈品英 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

DOI:

https://doi.org/10.62177/apss.v1i3.490

关键词:

历史记忆重构, 叙事符号, 国际传播策略, 《赳赳大秦》

摘要

在全球化快速推进与文化“走出去”大力实施的时代背景下,中国历史题材舞台剧如何突破文化壁垒、实现有效国际传播是时代课题。本文以现象级舞台剧《赳赳大秦》做出的历史记忆重构的叙事符号系统构建与国际传播创新研究为例,采用罗兰·巴尔特符号学三层次理论和霍夫斯泰德跨文化传播理论,通过分析《赳赳大秦》案例研究法探究出该戏剧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,并研探出双循环的国际化路径和策略——在内容维度形成历史记忆重构转译-激活—认同的递进式符号机制,在传播维度形成文化内核坚守、形式创新适配的辩证统一关系。期待对促进舞台剧文化产业社会和文化建设作出新贡献,为数字时代传统文化IP的有效国际传播提供更具学术性和操作性的个案参照。

参考

李卓昕,周俊良,孙嘉颖:《基于罗兰·巴尔特符号学理论的中国著名科学家IP形象设计研究》,《玩具世界》,2024年第6期,172-175。

马石头:《浅析《赳赳大秦》演艺公演即出圈的五大因素》,《新西部》,第2024年12期,170-172。

张祖群. 试论《大秦帝国》的影视美学特征——基于历史剧的讨论. 《世界文学评论》1 (2014): 164-169.

张海敏, 黄定官. 基于洛特曼文化符号圈下的虎文化运动关系解析.《纺织大学学报》6 (2019).

潘洁:《新时代红色主题舞台剧传播路径研究》,《大众文艺》,2023年第18期, 50-52。

扬·阿斯曼,管小其:《交往记忆与文化记忆》,《学术交流》, 2017年第1期,6-10。

张威:《中国古典戏剧海外传播的接受度及影响力》,《人民论坛》,2021年第28期,104-106。

向心怡:《桂剧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传播路径研究——基于莎士比亚戏剧国际传播经验》,《今传媒》2022年30期,102-105。

王国志:《从舞台剧《风中少林》看武术的艺术化之路及国际传播》,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》,2011年37期,51-54。

刘祎璠:《穿越古今的秦文化回响》,《中国财经报》,2025年第8期,1-3。

吴晋东:《从传播视角看影视戏剧艺术的发展——评<人民的艺术——国际传播视野中的戏剧影视研究>》,《科技与出版》,2024年第8期,128-132。

曲比阿果,王智薇:《艺术节庆符号的视觉呈现与民族文化传播——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为例》,《民族学刊》,2023年第14期,103-111。

Downloads

How to Cite

焦晨, 李莹, 张奕雯, & 陈品英. (2025). 历史记忆重构视域下《赳赳大秦》的符号叙事与跨文化传播策略. 亚太社会科学, 1(3). https://doi.org/10.62177/apss.v1i3.490

栏目

文章

DATE

Received: 2025-07-08
Accepted: 2025-07-15
Published: 2025-07-22